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共建共享,共创美好未来
元描述: 深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取得的显著成果,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的积极行动,以及未来展望。关键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无障碍环境,残疾人,老年人,社会融合。
引言: 2024年9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一周年。这部法律是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迈入了法治化轨道。一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积极贯彻落实法律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也推动了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重视与参与。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取得的成果,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律贯彻落实取得重大进展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以来,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履职尽责,不断完善政策标准,推动法律贯彻落实取得了重大进展。
1. 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政策文件: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国务院新颁布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和《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也明确要求加强网络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设备。
2. 相关部门积极行动: 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等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并在实际行动中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 全国人大: 编写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释义》,为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提供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和建议答复。
- 国务院: 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要求各部门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建设。
- 全国政协: 开展“推进无障碍环境共建共享,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调研,呼吁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营造《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3. 典型案例: 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网进行无障碍改造,被媒体纷纷点赞为“摸得着的民主”。
政府部门履职尽责,不断完善政策标准
各政府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法律规定,出台无障碍相关政策文件,强化工作职责,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有力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贯彻落实,督促指导各地在城乡建设各个方面全面落实无障碍建设要求。
2. 工业和信息化部: 印发《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系统谋划信息无障碍发展及行业数字技术适老化工作,完善信息无障碍标准,对与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和手机APP完成升级改造,创新推动数字影院、无障碍导航等新技术应用。
3. 交通运输部: 会同中国残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推动城市客运无障碍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纳入5件民生实事,研究制定完善《城市公共汽电车无障碍运营服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运营服务规范》国家标准。
4.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联合中国残联举办无障碍环境认证宣传推广活动,发布第一批体验员名单,聘请残疾人承担无障碍认证体验员的规定,保证了残疾人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话语权。
5. 国家药监局: 制定方案部署开展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试点工作,公布第一批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名单657种,推动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等无障碍格式版本。
法治护航,助力法律实施
公检法司凝聚监督合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顺利实施,为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1. 最高人民检察院: 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共同发布12件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聚焦重点领域,以磋商、听证、检察建议等多种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相关部门整改。
2. 最高人民法院: 制定实施《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完善诉讼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为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提供语音、大字、同步字幕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以及提供盲文、手语翻译等诉讼辅助服务。
3. 司法部: 联合中国残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工作措施。
残联系统主动作为,营造浓厚助残氛围
中国残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地方重点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截至2024年8月31日,共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2.44万户。此外,残联系统还积极开展宣传贯彻活动,营造浓厚助残氛围:
- 刊发学习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文章,编辑出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专家解读文集》,召开残疾人事业法治建设工作会议。
- 在中国残联官网开设宣传专栏,制作宣传视频和宣传折页,赴各地向有关方面、残联组织、残疾人群众宣讲《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 举办全国残联系统无障碍环境督导员培训班,并联合北京大学共同举办第18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
各地残联也积极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贯彻措施,开展无障碍体验促进督导活动,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各地积极开展地方立法,推动法律实施
山东、河南、甘肃等省份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制定实施细则,推动法律实施落地。
1. 山东省: 开展立法调研,广泛吸纳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完成《山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
2. 河南省: 明确由住建厅牵头推动本省实施办法出台,省人大拟于9月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本省实施办法立法调研。
3. 甘肃省: 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先后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甘肃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修订草案)》,已经5月20日十四届省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市场主体开拓创新,推出优质产品服务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以来,伴随着时代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扩展为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科研机构、高新企业加大投入,组织开展无障碍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推出了许多便捷、高效的无障碍产品:
1. 智能化产品: 机器人、脑机接口、智能仿生手、智能轮椅、智能助听器、智能翻译手套、助盲帽、电子导盲犬等,将传统辅助器具与高科技结合,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的辅助工具。
2. 便捷生活小发明: 单手切菜辅助器、提袜子机、无障碍支付等,方便残疾人日常生活。
3. 无障碍服务平台: 无障碍地图、语音导盲软硬件、手语服务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
4. 无障碍出行服务: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广智能化公交出行服务系统,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以来,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加大了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各行各业对无障碍的关注、认识和参与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1. 高校: 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无障碍研究机构、开设了相关专业和通识课程,在校园内传播无障碍理念,进行无障碍领域的科研探索。
2. 新闻媒体: 积极主动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成绩和价值,相关部门和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培训会、宣传展览等活动,广泛传播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提高公众的无障碍意识。
3. 社会组织: 积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支持,推动解决相关问题,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积极开展外宣,讲好中国无障碍故事
中国积极开展外宣,讲好中国无障碍故事,提升我国在联合国话语权和影响力,扩大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国际“朋友圈”。
1. 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 提出《关于加大在国际平台参与无障碍问题》的提案,引起国际国内广泛关注。
2. 中国残联: 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5届会议残疾人问题高级别专题会议,与联合国有关官员会谈,就联合国图书馆发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图书馆数字化等问题进行交流。
3. 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 举办“高质量发展推动无障碍建设”主题活动,有效宣介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事业发展成就。
常见问题解答
1.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主要内容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定位、原则、内容、管理体制、保障措施、监督管理等。该法律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定,完善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夯实了良法善治的制度基石。
2.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哪些人群有帮助?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主要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为他们提供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保障。
3. 哪些部门负责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全社会共同责任,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具体而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4.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个别地区无障碍设施维护和管理不到位,部分老旧建筑无障碍改造难度大、进度滞后;视障人士面临人脸识别、滑块验证等无障碍信息交流障碍;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频受阻,社会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5. 如何进一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优化信息交流与服务方式,扩展社会服务范围,完善体制机制与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6. 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义何在?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基本权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它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生活。
结论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年来,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积极贯彻落实法律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优化信息交流与服务方式,扩展社会服务范围,完善体制机制与监督机制,不断提升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为实现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