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琼斯)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12月21日在2023上证财富管理论坛上做主旨演讲表示,预计未来10年仍将是中国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尽管机构之间的竞争已经显现,但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家族传承等情况延续,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市场依然是一片蓝海,具体有四方面发展趋势。

  第一,差异化竞争态势更加激烈。根据机构战略定位和策略差异,财富管理市场的未来发展将有两个方向:一是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整合集团各子平台优势,全方位解决客户需求,打造品牌美誉度,深度优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二是特色服务平台。主要是结合区域特色,突出自身服务优势,强化与其他类型头部机构合作,服务有特定需求的客户,充分参与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

  周更强认为,在金融业持续对外开放、高净值客户投资理念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下,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的战略定位将成为关键要素。尤其是在强者如云的私人银行市场,只有不断提升专业度,用好各类资源禀赋,才能构建起独具特色、有客户口碑的品牌,最终获取竞争优势。

  第二,专业能力驱动私人银行服务价值。周更强说,财富管理本质上是“人”的业务,专业程度是基本价值驱动因子。对于银行而言,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和投资顾问意味着出众的客户体验和超强的客户黏性,从而能显著提升私人银行在财富管理市场中的份额与盈利能力。专家团队则可以针对客户提出的个性化方案,提供包括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管理、税务筹划、遗产规划、保险安排、子女教育及慈善事业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第三,科技助力打造数字化私人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规模的财富管理机构最终比拼的不是产品,也不是投研,而是系统。”周更强表示,因为当具备一定量级的产品供给度和丰富度之后,一切都需要系统支撑。随着技术飞速发展,金融科技与财富管理领域将不断深化融合,应用链条也将逐步渗透到产品研发、投资组合、估值管理等产品端环节。借助金融科技,能为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建议,进行操作预警,跟踪投资进展,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第四,强化多元和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周更强表示,一方面,树立多元化资产配置思维,构建经济转型周期中的投资组合,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大类资产配置不应以追求单一市场或单类资产“牛市”中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要追求避免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出现财富的巨额损失,从而实现在一个完整的经济波动周期中取得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另一方面,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使全球化资产配置成为趋势。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现,股票、债券、外汇、商品、贵金属市场大幅波动,适当的全球化配置是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方法。通过海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实现地域性和资产类别的多元化,帮助投资者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保证投资收益和资产保值增值。